两千年吴越富庶之地,两万顷鱼米丝绸之乡。
吴江,隶属江苏苏州,西濒太湖,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这里,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交错,历史源远流长,孕育形成了水乡古镇文化、蚕桑丝绸文化、千年运河文化。吴江人文,令人神往。
抓制造业为吴江强壮筋骨,打质量牌让吴江更振雄风。进入新时代,吴江丝绸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实现千亿能级,新材料加速迈向千亿级,恒力、盛虹上榜“世界500强企业”,亨通等4家企业上榜“中国500强”,通鼎等6家企业上榜“中国民企500强”,数量领跑全国县(市、区)。2021年,吴江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4330亿元,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1031家。累计建成1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4个省级智能车间,数量均居江苏省县(市、区)首位。
国庆节前夕,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走进吴江,专题调研数字化促进质量管理转型升级工作,并调研了苏州欧普。以下为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贾玉奎撰写,首发于市场监管研究的《吴江:数字化为质量发展赋能》一文部分内容。
欧普,用光创造价值
“用光创造价值”,这是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的企业使命。
欧普创建于1996年,经过26年砥砺奋进,已成长为产品畅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化照明品牌企业。他们始终致力于产品技术开发和质量提高,始终把握着欧普产品成功的关键核心,产品涵盖光源、灯具、电工各领域,拥有节能灯、吸顶灯、筒射灯、格栅灯等几十个系列,国内通用市场占有率为全国第一。
公司总裁马秀慧全程陪同调研座谈。她一身素衣,一如欧普之光的柔和宁静。
近年来,欧普通过流程先行、系统支撑、数据赋能、管理提升,加强核心业务领域数字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率,实现了产品数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在这里,企业运行不仅是数字化的有力支撑,更是由此带来的深度质量变革。他们以建设集团数字化指标体系为契机,进行现有数据资产及指标体系梳理,结合公司层面自上而下流程梳理,完善指标体系设计,对平台数据管理与可视化能力改造,逐步实现数字化指标体系的落地。
相当长一段时间,欧普吸顶灯销量保持全国第一,远销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内人士习惯把吸顶灯称之为“欧普灯”。马秀慧说:我不喜欢卖普通产品,别人都在做的产品我不愿意重复进入。
在欧普的灯光体验馆,变幻的灯光让人体验高质量的生活品质。何种灯光催人入眠,何种灯光让人振奋,何种灯光的调配让人宁静,始终是他们与产品研发并行的永恒课题。
欧普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捐助汶川大地震受灾群众,持续投入善款资助白内障患者治疗,与央视联手打造“欧普春暖光明行”大型慈善晚会,携手健康快车举办“音乐送光明慈善演唱会”,慈善榜上标记下欧普一个个亮点。
穿过生产车间,笔者看到“心中有光,行者无疆”的启示,也看到了总裁致辞《成人达己,共生共荣》。马秀慧说:我喜欢早起,留一点时间给自己,与自己的内心相处,静静感受灵魂深处那份爱与能量的流动。
在这份致辞中,她希望每个有志者、有理想者、有追求者,一起在这个平台上施展才华,舞出精彩人生。她强调: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学会带好下属,这是一份责任;每一位员工,每天都要有目标和成果,这是对生命负责。
首席质量官许俊全面介绍相关情况。他说,近年来,欧普持续加大数字化变革的投入,努力打造全价值链高效数字化运作的现代化企业集团,现已基本建成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一体化管理、渠道库存信息平台共享、核心工艺职能化、供己客三方质量失效预防同步、过程指标实时共享、经营决策指引透明的数字化运作体系。
欧普提出:对消费者,用光引领美好生活;对员工,创造发展空间,提升个人价值;对社会,关注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创造价值。他们特别注重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提升个人价值。
参与调研的吴江区汾湖经济发展局局长何莎莉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博士,她特别认同欧普提出的“彼此同心,上下求索,实现价值,成就你我”。
在欧普大楼的走廊里,有一个大型穿衣镜,上书“衣冠整洁,是对自己的爱”。在欧普,调研组感觉员工普遍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男士整洁,女生秀丽,上海滩冯程程的气质依稀再现。于是,引发调研组与马秀慧关于管理+关怀、生存+生活话题的交流。
会议室里,看到欧普自身品牌的矿泉水“超越所见”,自身品牌的签字笔,自身设计的木质桌签,可见文化建设的积淀。座谈中,笔者在欧普专用信笺上写下“心中光明,一片光明”八个字,赠欧普留念。
最后,调研组问及欧普名字的由来。马秀慧介绍说:当时全球最好的节能灯在欧洲,“欧”体现着立志图强,追求卓越;“普”意味着普及大众,造福世人。欧普的愿景是:打造全球化智能照明第一品牌。
穿过欧普物流数据墙,站在“数据驾驶舱”面前,调研组感觉欧普已经开始了新的起飞。
后记:企业家们的决心和期望,是“做百年企业”。这是一个竞争激烈、大浪淘沙的时代。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质量的竞争,是团队整体素质的竞争,是综合管理能力的竞争,是企业掌舵人人品和智慧的竞争。调研组了解到,在吴江,更多的企业在重视和开启数字化转型升级。
离开吴江之际,调研组研读了苏州市《“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苏州提出,以质量强市为抓手,以质量品牌、质量文化、质量人才三位一体为手段,构建质量提升、质量监管、质量基础三大质量支撑体系,推动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把质量发展打造成苏州“最美窗口”标志性成果。
质量发展靠久久为功,质量提升需绵绵用力。制造业是国家实力的骨骼和肌肉,数字化是制造业的先导和支撑。提升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一个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抓质量始终是一张王牌。
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时代的质量工作怎么抓?质量提升怎么做?吴江实践给予我们启示和思考。